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这是前提,也是基础。
越来越多的企业迈上云端,预示着工业互联网正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登上历史舞台。利用智能技术还可以强化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加速绿色产品开发,精细管理工业企业工艺、制造、采购、营销、物流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各环节的节能减排。
进入专题: 数字化转型 。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计算技术的高能化、量子化,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纵深演进,科技创新成为重塑企业竞争力消长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和能源服务智能化,推动能源技术向绿色低碳和智能化方向转型,促进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变。我们必须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上云用数赋智,实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全链条数字化,同时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形成数字化转型的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为云计算+AI应用创造了条件,而5G的规模化应用将使人工智能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思科的首席数字官凯文·班迪曾经说过:企业要想在数字化时代保持竞争力,就要做到每18-24个月对运营模式进行一次革新。为什么? 因为中国这样人口数以亿计的大国,其产业结构不可能如同某些富裕小国只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上的高端环节,需要有足够庞大的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制造业,在制造业和整条产业链中需要有足够庞大的账面利润率微薄的低端产业和低端环节,形成包罗万象的产业结构和各种纵向横向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1963年,美国所占份额是14.3%,1973年为12.2%,1983年为11.2%,1993年为12.6%,2003年为9.8%,2015年为9.4%(因剔除数额巨大的再出口而与上一段数据略有出入)。其后数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市场所占份额继续保持在14%上下。到202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已经下降至21543万人,减少1683万,降幅7.25%,在就业总人数中占比下降至28.7%。在这种情况下,回过头来重新强调发展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强调巩固发展纺织服装、家具装饰、玩具箱包等传统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强调巩固发展加工贸易,避免中国的高端产业因基础削弱而沦为无根之木、沙滩大厦,势在必行。
自1978年全面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工业产出迄今一直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在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构成中,工业产出从入世前夕2001年的43854亿元逐年上升至2020年的313071亿元。去工业化风险并非无路可解,此时回头来重新强调巩固传统制造业基础、发展强大代工体系,也并不是要复制20年前模式的传统制造业和加工贸易。
GDP规模从110863亿元上升至1015986亿元,自2010年以来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且赶超美国之势日益显著。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中美新冷战之说一度甚嚣尘上,在此环境下,中国加大力度稳定外资预期和流入。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减少10万亿敲响去工业化警钟 进一步审视第二产业、工业的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绝对萎缩的风险并非不存在,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高峰时期一度减少10万亿元,最值得我们警醒。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六保。
对于大国而言,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数千年来信人不信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维深入人心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入世之前,我们无需刻意强调巩固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础和加工贸易,因为那时我国50%的就业还在于农、林、牧、渔第一产业,2001年全国就业人员总数72797万人,第一产业就业36399万,[6]这一结构决定了那时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加工贸易具有无与伦比的天然强大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风险是被锁死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而丧失向上突破、攀升的能力。与2010年相比,中国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虽然从36.6%下降5个百分点至31.6%,纺织品出口所占份额却从30.4%上升13.1个百分点至43.5%。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政策目标长期是单一的赶超。此时,中国转而实施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改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也仍然持续扶摇直上。
[8] 纺织服装是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是多数国家工业化的起点。[4]亦即美国在其实力鼎盛时期的和平年代所能占有的最高份额。
其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在2012年就达到23226万人的高峰,占当年就业人员总数的30.4%。图片 四、传统制造业和代工体系螺旋升级是中国工业强本固基之道 五、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通常是波浪形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前进或上升
对各类企业按照评估结果,明确一批优秀企业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国家企业,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初步建议中央级国家企业三年一评,省级两年一评,市县级一年一评,各级党委政府设立企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所辖国家企业的管理,要依法向列为国家企业的企业设立党委、派驻监事,在股东会决策中建立政府金股制度,对违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事项拥有否决权,确保国家企业发展不偏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理念。国家企业主要领导为非党员的,要纳入各级政协管理,参与各级政治协商。国家企业指标评价体系应当包括:经济总量(销售收入、增加值),经济贡献(税收、就业人数),创新能力(科技投入、科技人才、科技产品、科技专利),发展能力(盈利、投资、负债),社会效益(公益、环保、碳汇),品牌效益(诚信、标准、质量)。各级国家企业将作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区域品牌企业,支撑经济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国家企业评价中心,建立数据采集库,立足科学评估模型,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数据挖掘技术,定期形成国家企业评估报告,形成国家企业评估结果,对外公开宣布。(二)建立权威的评估体制机制。
同时,要为各级国家企业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在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司法保护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扶持国家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成为代表国家和地方的品牌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国家冲锋陷阵。要充分调动国家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成为我们党发展经济、治理社会的重要依靠力量。
(一)构建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依靠国家企业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美化环境以及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按照重点企业无小事的思路为他们提供服务,随时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各级国家企业的主要领导可以受到相应的政治待遇,如果国家企业的主要领导是党员可以纳入同级党组织干部管理,具备条件的可以进入党委班子,但不参加日常活动,党委重大决策应当听取国家企业主要领导意见。建议构建国家企业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对企业不以所有制论英雄、而是以对国家对人民贡献论英雄,定期遴选国家企业,体现国家和地方经济竞争能力,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竞争,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骨干力量,同时按照对国家对区域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匹配的政治待遇和支持政策。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但事实上,民营企业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受到许多不公平对待。(三)建立权威高效的管理体制。(四)赋予与贡献相匹配的政治待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唐元 2021年5月11日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家企业 。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政治待遇、司法办案、市场准入、金融环境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可以按照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县(市),建立评估体系和机制
建议构建国家企业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对企业不以所有制论英雄、而是以对国家对人民贡献论英雄,定期遴选国家企业,体现国家和地方经济竞争能力,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竞争,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骨干力量,同时按照对国家对区域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匹配的政治待遇和支持政策。各级国家企业将作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区域品牌企业,支撑经济发展,参与市场竞争。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政治待遇、司法办案、市场准入、金融环境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四)赋予与贡献相匹配的政治待遇。
(一)构建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各级国家企业的主要领导可以受到相应的政治待遇,如果国家企业的主要领导是党员可以纳入同级党组织干部管理,具备条件的可以进入党委班子,但不参加日常活动,党委重大决策应当听取国家企业主要领导意见。国家企业主要领导为非党员的,要纳入各级政协管理,参与各级政治协商。同时,要为各级国家企业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在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司法保护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扶持国家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成为代表国家和地方的品牌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国家冲锋陷阵。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但事实上,民营企业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受到许多不公平对待。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国家企业评价中心,建立数据采集库,立足科学评估模型,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数据挖掘技术,定期形成国家企业评估报告,形成国家企业评估结果,对外公开宣布。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唐元 2021年5月11日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家企业 。(三)建立权威高效的管理体制。
(二)建立权威的评估体制机制。国家企业指标评价体系应当包括:经济总量(销售收入、增加值),经济贡献(税收、就业人数),创新能力(科技投入、科技人才、科技产品、科技专利),发展能力(盈利、投资、负债),社会效益(公益、环保、碳汇),品牌效益(诚信、标准、质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